当前位置:首页 >> 蛋鸡的饲养特点及转变
蛋鸡的饲养特点及转变 |
||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2/12/3 9:50:37 点击:244 |
||
我国的蛋鸡业近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蛋鸡养殖数量和鸡蛋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尽管我国蛋鸡业发展方面数量上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养殖的技术含量却比较低,具体表现在蛋鸡单产水平低,生产周期短,饲料报酬率低,死淘率高,另外还有不同程度的产品质量问题,如药物残留、病原微生物污染等,蛋鸡产业面临换代升级。从09年一年河牧对养殖户的技术回访及市场反馈情况看,80%的养殖户一些养殖的关键点、细节做得还是不够好,甚至没做到位,因此需要养殖朋友改变饲养模式,转变养殖观念。
一、 蛋鸡饲养的特点
1、从业人员主题是农民
蛋鸡养殖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从业人员以农民为主,调查发现从业人员中很少有人受过畜牧兽医技术的专业培训,靠模仿“邻居”和个人经验来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形成了许多不科学的技术偏见,固执己见,限制了整个养鸡技术水平的提高。
2、生产方式呈现小规模大群体
由于蛋鸡的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养殖规模一般在2000-5000只,少有上万只得规模。而且在密集地区场舍相连,形成局部地区养殖量大,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成巨大压力。
3、设施设备简陋
由于观念落后,资金缺少,在场舍建筑过程中,因陋就简,对鸡舍消毒和环境控制造成很大困难,成为滋生疾病和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4、整体布局混乱
养殖密集区域,缺乏区域宏观布局指导,鸡场乱建乱搭,鸡场、村庄、集市之间的距离不符合国家畜牧场选址布局要求,对区域生物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5、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疾病多发,滥用药物和饲料中违禁添加剂的使用,加之生产过程的监督缺失,导致蛋白品质参差不齐。
二、影响蛋鸡性能的因素
我国蛋鸡存栏12亿,良种普及90%,海兰80%。但是目前每只鸡年产蛋15kg,料蛋比为(2.6-2.8):1,产蛋期死淘率10-20%以上,优良的种鸡在国内没有发挥优良性能,优良遗传潜力的发挥,决定于环境、营养和机体健康状态。
1、环境因素
我国多数鸡场保温隔热设计不合理,舍内环境控制程度低,致使舍内小气候环境稳定性差,夏秋季节舍内持续高温高湿,冬春季节舍内低温。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舍内空气污浊,危及鸡群健康。
2、营养因素
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毒有害成分,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某些饲料原料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农药残留、霉菌毒素、重金属污染、病原菌污染等。日粮营养不均衡,配比不合理,加工方法不当。
3、疾病因素
目前蛋鸡群众免疫抑制病存在比较普遍,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蛋鸡的机体健康,增加了其他疾病感染的几率。另外,混合感染增多(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新城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等),免疫失败现在增多,耐药现象增加,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机体的健康,影响了其优良生产性能的发挥。
4、生产中的应激因素
主要有物理性(温度、湿度、光照、噪音)、化学性(舍内有害气体)、生物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内外寄生虫侵袭)、管理性(突然更换饲养员、转群、运输等)应激因素。
三、蛋鸡饲养观念认识的转变
1、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由“治”变“防”
调查发现我们的养殖户80%都已从事了10-20年的养殖事业,有15%的客户从事5-10年,5%的客户从事3-5年的养殖事业,所以大部分客户都是相当有经验的。但是我国的养鸡行业从80年代走到现在近30多年,变化已非同昔日。从2005年以来,疫病就一直不断发生,尤其是高密度饲养区,禽流感病毒的毒株加速了繁衍与变异,抗原加速漂移,用大家的话说就是每年都在变。从20年前的好养已经转变到今天的不好养、不敢养的时代,所以我们养殖户要想从现实的大环境中如何获取更大利润,靠的就是转变观念、做好细节。
养殖业发展几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兽医队伍、一大批兽药市场。但我们无论是人还是畜、还是家禽,一个不变的观点就是认识的问题,中国的传统疫病防控的观点就是治,任何疫病都有它的发展过程,等都到了出现症状再去防治的话,为时已很晚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再去谈成本控制就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养鸡上我建议大家要有把“细化问题”的思想,要对问题敏感,要深度的思考、总结,有些问题就在我们的决策上受损失。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改“治”为“防”。
2、转变一贯的重视度——产蛋期向育雏期的转变
养殖三十年以来,大部分蛋鸡养殖者都把关注点投到了蛋鸡的产蛋期,因为产蛋期直接影响着一批鸡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家禽整个生产周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育雏期,育雏期的管理是整批鸡养殖成败的关键。所以一定要做好育雏的几个关键点:其一昼夜温差不超过2-3℃,每周上下温度分别递降2-3℃;温差大最重要的危害就是容易得肾传支,一旦得了肾传支,育雏时危害不是很大,有部分伤鸡及呼吸道,最严重的就是影响开产后的产蛋高峰上不去,形成输卵管积液,就是所说的假母鸡,要挑就要记号逐步单选要相当大的工作量,浪费人力、物力。其二育雏期最关键的是通风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冬季都依靠火炉取暖保温,煤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容易导致慢性煤气中毒,及硫化氢气体的聚集刺激鸡得呼吸道窒息而死,所以30%的养殖户冬季育雏的死亡率都要高,高的甚至到12-15%,均在7-15天时发生。症状为张嘴伸颈,剖检后整个气管均为黄色粘液堵塞窒息而死,甚至严重的死鸡均为喙为黑色。只要加强通风,死亡率从第二天迅速下降。
育雏的成败直接决定整批鸡的经济效益的高低,育雏期好比一个幼儿,需要我们精心培育才会成才。育雏养好是奠定养殖高峰期长而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而我们50%的养殖朋友们对育雏期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还不够,需要大家一定要转变对蛋鸡各期的重视程度,控制好蛋鸡生产各周期的关键点,更大程度的发挥蛋鸡的生产性能。
3、预防性投药向全程保健方案的转变
现在有一部分客户每次在做苗、上笼转群等等应激时要投抗菌药,其实都没必要,强应激因素时只需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Vc及多维等营养保健药即可,只要针头提前做好灭菌消毒工作,不需要添加任何的抗生素。鸡群有采食下降、呼吸道、精神状态不好、产蛋率下降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没有必要投药。比如说呼吸道,如果疾病原因引起的就要对症投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如果是育雏育成时期因为通风不好引起的就要加强通风管理就可以了。再就是病毒病投药时一般投抗病毒及抗菌药,西药一次投药不要超过四天,中药最多一个疗程5天即可,是否有效对症细心观察三天就能看出效果,没有效果还一味的添加只会增加成本、加强肾脏的代谢负荷。所以要转变预防性投药、分不清病因盲目投药的观念,如果有必要一定要对症下药。
家禽养殖重在预防性管理,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做好保健工作,根据季节性及蛋鸡的生理周期添加好的维生素与微量,确保各种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鸡群是相当的健康,没有必要去投药。而我们的养殖户该投的(保健)时候不投,不该投(药)的时候乱投。在各种应激下,都应该提前投一些Vc、多维及电解多维,最大程度的减少任何应激,把应激降低到最小。
4、 单苗向弱毒苗与灭活油苗的配合转变
弱毒苗的优点:一是免疫后大约在3-6天时间内即可产生抗体达到中和和杀死病原的作用;二是在用弱毒苗进行气雾、滴鼻、点眼、饮水免疫时,在不到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会产生细胞免疫作用,免疫细胞很快到达呼吸道黏膜或消化道黏膜对病原发生相应作用而起到免疫门户作用,拒绝病原的继续感染和侵害。缺点是抗体产生的浓度低,在身体内维持的时间少,很快被代谢出去,需要进行多次免疫,来弥补这一缺陷,所以引起的抗体空白期就多。
灭活油苗的优点是因其制作原理是油性包备抗原,使其缓慢释放,能不断地刺激机体产生高浓度的抗体,且维持时间很长。缺点是油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所用的时间需要14-20天,且不具备局部和细胞免疫作用,引起的抗体空白期就长。 所以,弱毒苗和油苗的配合使用,必然对我们的免疫工作产生很大的作用。两者的配合使用既缩短了免疫空白期的时间和次数,又可以产生较高的抗体,并具备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双重作用,使机体能够充分发挥其所有的免疫作用,而且维持时间长,所以就极大地提高了鸡群的免疫抵抗力,所以弱毒苗和油苗的配合使用是我们畜牧兽医界很好的武器。 而实践中,大多数兽医工作者和广大的养殖业户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往往忽视了两者的配合使用,使我们对鸡群疫病的预防工作发生很大的漏洞,这是很不应该的。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广大的兽医工作者一定要重视两者的配合使用,两条腿走路,做好防疫工作! 5、免疫方法的转变
5.1饮水免疫向滴鼻与点眼免疫的转变。冻干苗尤其是弱毒疫苗接种时滴鼻与点眼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苗毒可直接刺激眼底哈德氏腺和结膜下弥散淋巴组织,另外还可刺激鼻咽口腔黏膜和扁桃体等,这些部位又是许多病原体微生物的感染部位,因而局部免疫很重要,据报道在新城疫免疫中,滴鼻和点眼产生的抗体效价比饮水接种高4倍,而且免疫期长。尤其是新城疫免疫在雏鸡的早日龄使用与正确的免疫途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雏鸡的新城疫母源抗体只能保护雏鸡抵抗病毒的全身感染,但不能阻止呼吸道的局部感染,因为循环抗体达不到呼吸道黏膜。
饮水免疫只有当苗毒接触到鼻咽部黏膜时才引起免疫反应,进入腺胃的苗毒在较酸的环境中很快死亡,失去作用,因此饮水免疫的免疫效果很差,更不适于初次免疫。饮水免疫受个体及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效果达不到理想水平。 5.2腿肌注射向颈部及胸肌注射转变。油苗免疫建议最佳的部位是颈部皮下,其次是胸部肌肉,胸部和翅根部血管、神经分布少,肌肉有一定厚度,容易操作且利于吸收,适用于任何日龄鸡群。因腿部血管、神经分布广泛,所以腿部肌肉注射时要求精确度高。一旦刺中血管、神经或刺中骨头,则会引起腿部肿胀,影响免疫效果,所以不建议腿肌注射。而大多数养殖户为了方便都选择腿肌注射,大大降低了疫苗的效果。
5.3 油苗注射时不预温向预温转变。据回访了解,有50%的客户油苗注射时不预温,尤其是冬天后果就是鸡采食迅速下降,产蛋率下降10%左右。因为鸡的体温在40.8-41.5℃,而我们所注射的油苗非鸡体本身需要的,是为了防止疫病我们强加给鸡体的的异体蛋白,所以注射加上抓鸡就是两个应激,如果油苗没有经过预温就直接注到体内那么就是多重应激叠加,冬天严重的蛋鸡产蛋率降8-10%,恢复期在半月左右。夏季外界温度高应激要小一些。油苗正确的保存温度2~8℃,在使用前预温方法是提前一天从冰箱取出放入鸡舍,待注射时用37度的温水浸泡20分钟后再使用,注意保持水温的恒定。切勿将疫苗放在阳光下直接照射。
经营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利润的高低,疫病防控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生死存亡。要想在蛋鸡养殖行业的竞争中获利,就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坚持下去,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把简单的流程坚持下来形成习惯。改变思路、改变观念,提升意识,意识和决策决定成败。愿同行业所有的养殖户朋友们在今后养殖业漫长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