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肾传支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肾传支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
||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1/4/10 10:05:10 点击:246 |
||
![]()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随后绝大多数省份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主要为呼吸型。近两年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国内也相继爆发,流行十分广泛。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蛋鸡群中大面积流行,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肾型传支并不是由独立病毒引起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是传支病毒株在泌尿器官上的一种特殊表型;或者说,它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些嗜肾性传支病毒对的全身性感染过程中在肾脏上的一种突出表现。 一、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经56℃15分钟或45℃90分钟即被灭活,对乙醚敏感,50%氯仿室温下作用10分钟才使病毒完全失去感染性。病毒对常见消毒剂敏感,1%来苏儿溶液、1%福尔马林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及70%乙醇3~5分钟即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特点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中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此外,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也可经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营养不足、密度过高、舍温过低、气候突变、寒冷、通风不良或应激等可诱发本病。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以雏鸡危害最为严重,蛋鸡在15日龄以前感染本病会造成输卵管终生损伤,产蛋鸡成年后形成假母鸡、输卵管囊肿,鸡终身不产蛋。公鸡发病率往往高于母鸡,肉仔鸡发病率高于产蛋鸡,这与鸡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中蛋白含量有关,饲料中蛋白含量愈高,鸡生长速度愈快,鸡群死亡率愈高。 三、临床症状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日龄多集中在2~8周龄,本病典型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短期(约1~4天)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啰音、喷嚏、咳嗽等,但只有在夜间才较明显。如无混合感染导致的明显症状,常常容易被忽视。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开始排灰白稀粪,后躯及泄殖腔周围常被粪便污染、病鸡食欲减退、渴欲增加、精神不振、羽毛粗乱、脱水、全身衰竭。病程12~20天,死亡率高达15%~40%;产蛋鸡感染后也会引起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和死胚率增加,但死亡不多。 四、病理变化及诊断 病鸡爪干瘪,鼻腔有粘液,喉头、气管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厚,可见轻度出血,有的气管下1/3处有粘液堵塞。脱水严重,肌肉发绀,皮肤与肌肉不易分离。肾脏高度肿胀、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变粗,内充满白色尿酸盐,俗称“花斑肾”,严重者在心包、肝脏、肠道表面有白色霜样物沉积。泄殖腔内充满白色石灰样稀粪;病程较长者,继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感染,形成气管炎、肝周炎等败血症变化。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借助于病毒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方法。 五、免疫防制 1、疫苗的选择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复杂且相互之间交叉保护力弱,而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临床上在某一地区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保护力很好的疫苗,对另一地区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能没有保护作用。如果盲目地引进外地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有可能对本地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保护作用,也可能完全得不到保护,反而给当地增添了新的病毒株。所以用疫苗前必须掌握当地疾病流行的病毒血清型,并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品系,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免疫预防目的。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H120株、H52株、Ma5株、M41、28/86株、4/91株等。 近两年来在我国各地严重流型的类4/91亚型,常继发或并发其它疾病,是呼吸道综合症的主要帮凶,(对比近年国内分离传支毒株的S1基因序列,发现61.29%为类4/91亚型,22.58%为M41亚型,12.90%为嗜肾型)---2007年鸡重要疫病流行动态分析—赵继勋 张国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授)。4/91株,是用来预防鸡无产蛋高峰、发生深层肌肉病变、产蛋率下降、有呼吸道症状、腹泻问题的一株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近两年来一些地区使用含4/91株的疫苗用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预防,发现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常规免疫基础上对有4/91母源抗体鸡需7-10天进行4/91亚型初免。无相关母源抗体可于1日龄初免。以后免疫应加强对4/91亚型的免疫,选择含4/91亚型的疫苗,用新支二联(Lasota+4/91+H120)、四系(Lasota)、克隆30(clone30)交叉饮水。 2、使用注意事项 活疫苗免疫最好采用滴鼻或点眼的免疫方法,这样有利于局部抗体的产生。免疫操作时要注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水中衰减快,疫苗稀释后必须在30分钟内滴完;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水中迅速上浮,造成不均匀,使用时必须随时摇动。使用单苗或新支二联活疫苗免疫时,不要将两种疫苗混合在一起进行免疫接种,因为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过量会干扰新城疫的免疫应答。如果采用单苗进行免疫,为了避免干扰作用一般应该在免疫新城疫后间隔1~2周或者采用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新支二联)。新支二联活疫苗是按照科学合理的配比进行生产的,能够有效地消除两种病毒之间的干扰。 3、免疫程序的制定 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本病在当地的流行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由于本病引起的损失主要在幼龄阶段,且母源抗体不能阻止感染,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所以雏鸡免疫接种是重点。 首免日龄取决于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及免疫方法,以及当地发病情况。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发区笔者建议将首免日期提前到1日龄(B1+H120+4/91株),目的是使雏鸡提前接触疫苗毒,尽早产生主动免疫,增加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次数,使鸡群得到更多的保护;蛋鸡群开产前使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开产后每隔5~6周用新支(Lasota+4/91+H120株)二联、四系(Lasota)或克隆30(clone30)隔次交叉饮水或喷雾免疫,以防止由于产蛋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造成的产蛋下降、蛋壳质量问题和输卵管囊肿。 4、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鸡场要全进全出,平时做好带鸡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野毒的数量。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湿度,合理通风,同时要提供优质全价的饲料,提高鸡群体质,增强鸡群抗病能力。 5、防治。肾传支的流行特点决定了其早期感染的危害,蛋鸡在早期感染(2周前)造成输卵管终生损伤,产蛋鸡成年后形成假母鸡、输卵管囊肿,鸡终身不产蛋。早期不易发现也无法确诊,但到了产蛋时上不了高峰,鸡群从外观看没有任何症状,但经过挑选后挑出不产蛋鸡剖检发现输卵管囊肿、积液,没有任何治疗价值,只能挑出来淘汰。所以早期疫苗的选择预防很关键,最好整个育雏期不用单苗均使用新支二联“两病一防”,同时减少应激次数 。对于肾传支的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控制激发感染、防止脱水、通肾保肾,但用药上尽量不要选择对肾脏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和有毒性的药物。 |
||
|